SPM放榜那日,自妹妹的口中獲知,全校的只有一位考獲華文A等,而且該位考生更非來自優等班級。聼了這則消息,不知道自己該憂或該悲。
隔天,翻開報章,官方的成績統計,依舊顯示華文的A等率相較其他的語文科目來得低。正因如此,許多應屆考生往往對華文望而止步。無法考獲全A ,也意味著與獎學金無緣。
早前,星洲日報刊登了一篇“中學生不考華文,誰之過”的文章。裏頭列舉了一些中學生懼怕華文,懼考華文的成因。從高層至底層,人人皆有責任。
幾十年來,華文教育風風雨雨,大家傾其所能在華小和獨中,往往忽略了中學、大學、研究所的存在。馬來西亞各個階段的華文教育,可說是唇齒相依,任何一個環 節出了問題,都會影響華教系統的完整。華社缺乏遠見,不重視華文師資的培養。從小學到大學華文老師,大部份來自國中、中文系和師範學院,沒有完善的師資培 養系統,何來華文老師?學生學習華文不容易,能夠過關斬將,直到師範華文組、大學中文系的,過程可說是血淚交加。然而,華社對這些意志堅定的華文老師關 心、資助得不夠,要成為老師何其之難,華文老師要進修攻讀碩士、博士學位更是難上加難,沒有獎學金也沒有途徑。華社不關心高層次的文化建設,輕視文化工作 者,認為文化工作你們去做就好,我們的時間要用來賺錢,賺的錢要用來享受。缺乏高學術水平的華文人才參與規劃華文課程、大專院校中文系、師範學院缺乏優秀 師資,也是華教問題的源頭之一。 轉載自“中學生不考華文,誰之過”-- 星洲日報 2011年4月8日。
回想起,之前曾寫過一篇關於改制學校,既是囯民型中學與馬華文化之間的因果聯係的報告;最後此報告卻遭講師的否定。每每談起維護華教,人人心中想到的就只有獨中,此時的國民型中學早就被抛諸腦外了。聞此,無不痛心疾首矣。若只注重獨中的華教建設,則國民型中學乃至國民中學的華教工作亦遲早被淘汰。華教,乃由所有華人子弟之根,不分獨中抑或改制學校。舉凡有華裔學子,就該有華文的蹤影。
念此,今後卒業之中文人,肩負一個重大責任,即重振華文之風。華人沒落,意味文化的隕落。文化乃一民族之根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